目录
前言
由于大部分机器本身装机容量和盘位有限制,再加上早期预留不足,很容易遇到空间不足的问题
尤其是涉及到网游、影视、剪辑等使用场景,动辄上百G的程序包非常常见
而传统的机械硬盘存在噪音、不抗震、4K性能差、极限读写速度低等问题
然后传统的U盘、SD卡、TF卡等闪存产品,存在空间小、读写速度差、耐用性低、塑料主控等问题
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使用移动固态硬盘。
当然,在大多数情况下,移动固态硬盘肯定性能比不上内置的固态加装。
组合
一般来说,要被拿出来玩的固态,这年头以M2.NVME为主,大多数都能达到G+读写
- 三星T3、T5、T7、X5,西部数据Elements,闪迪E30、E61等,商家组装好的移动固态硬盘
- 自己采购固态硬盘和硬盘盒再组起来
商家组装好的移动固态硬盘
此类产品,不方便更换,但是综合性能基本稳定,当然价格贵,其实也是盒盘套娃的,具体组合可参考各种拆解视频
如果为了省事,可以选择。
比如三星T7-1TB 目前原价829*京东自营
自组装移动固态硬盘
那就要设计到买硬盘盒、买固态硬盘了,这部分是本系列核心内容
选购固态硬盘
我认为分以下几步
- 估量容量
- 估量价格
- 缩小目标范围
- 详细评测
- 实机测试
估量容量
首先是容量,如果你为了扩容,建议512G~2T。但是要注意容量影响电功率,容易出问题,后面会说
如果从性价比考虑,目前一般是512G和1T的款性价比好
估量价格
首先要避免QLC,尽量选择TLC,目前主流TLC价格大概是0.6CNY/G,过低大概率QLC,QLC有耐用度和性能问题
缩小目标范围
厂商
- 原则上建议买拥有自主芯片颗粒厂的品牌,比如东芝/铠侠、西部数据/闪迪、三星、镁(美)光/英睿达、英特尔、海力士
- 非上述自主芯片颗粒厂的硬盘,很容易存在黑白片、二手、回收、垃圾颗粒的问题,直接影响到整盘的性能和寿命。
- SSD一旦暴毙大概率数据全没,注意不要当作备份盘、资料盘,请在网盘、机械盘等地做好备份
- 最近也有国产的致钛(长江存储)据说现在已经表现相当不错,也是自己原厂的颗粒
质保和购买
- 原则上建议买京东官方自营店的由京东发货并售后的产品
- 原则上建议买质保期5年及以上的产品,不推荐3年以下的产品
- 避免使用比较麻烦的付款方式,比如代付、国际信用卡,不然遇到退款比较麻烦
SLC缓存模拟大小
这个的参考意义是满速读写的空间大小,超过模拟大小会掉到“缓外速度”
这个要一个个查了,然后看看你的需求是什么水平,有几G的,也有全盘的,模拟的越多寿命越短,但是缓内速度最快
一般来说几个G就够用了,大的你模拟了也是浪费寿命,大的就让他跑缓外吧
另外也有产品用外置的DDR缓存,不过容量都比较小
缓外速度
非常关键,缓外速度一定不能太垃圾,很多垃圾“大号U盘”就是缓外速度贼垃圾甚至不如机械(QLC的缓外速度就非常低)
原则上缓外速度不低于500-1G水平
散热
这个只能查评测,外置的原则上建议优先买发热少的,不然影响寿命和性能,三星等火龙盘就可能在这方面不足
4K速度
小文件读写、游戏等场景一般以4K性能为主,而不是顺序长时间写入速度。
读写速度
一般来说读都没啥问题,核心差异都是写入速度,再配合上缓存,只能说套路多。
大多数宣传都是缓内速度,其实这些速度再快都是cjb,用的少了大家都快,用的多了直接跑缓外
详细评测
常用的测试程序有DiskMark、AS SSD Benchmark、HDTune
大体上就这些,而他人的评测可以参考哔哩哔哩、YouTube、百度贴吧等地
尽管热门产品基本不会差,但是不代表商家飘了不做人,典型的案例有西部数据SN550缓外速度被砍、海康威视C2000偷换颗粒等知名案例
非新品一定要小心是不是有套路(先用好货卖口碑,再拿次品割韭菜)
实机测试
买到手一定要自己测测看有没有问题,三个程序都跑一遍看看是不是合理的。不过一般情况下,原厂颗粒商家的热门产品的品控还是相当OK的。
如果是外置的移动固态硬盘、盒子、座,会存在性能损耗,无法达到标称值,但是也不能差太远。
综合推荐
现在非原片商家比如阿斯加特、海康威视、京东京造、雷克沙、威刚、爱国者在价格上并没有优势,所以不推荐
考虑主流接口为Gen1、Gen2,且500-1G的速度基本能满足大多数需求,所以没有必要买高配产品
同时外接移动盒一定程度上影响寿命,所以原则上买原厂商家的中低端入门产品
典型的有
英特尔的760P [非京东自营]
三星的980、970EvoPlus 另外三星有散装拆机的PM981、PM9A1等神盘,但是此类盘质保是个问题
选购硬盘盒
分类方式
有没有电源
- 带外接电源的,常见于号称大容量2T+的、M.3的、双插的
- 不带外接电源的
支持盘类别
M3、M2、NGFF、SATA、Mkey、Bkey、B+MKey、NVME等多种指标
注意自己的固态是哪种,一般来说主流的是M2、NVME、Mkey,如果没这些关键字的建议先问客服
支持盘尺寸
有2230、2242、2260、2280等,大多数都是2280,也要小心
支持速率和线缆
一般来说,USD 3 Gen1是5G的,Gen2是10G的,Gen2x2是20G的,雷电4和USB4是22G或40G的
以主流设备来看,USB A基本上是Gen1,USB C中Gen2的多,Gen1的少,Mac等高端产品那就人上人没得说了。
一般来说都互相兼容,只是影响速度而已,而高速线尤其是雷电级,基本短又贵。
一般都有给CtoC线,有没有AtoC的看商家,一般给的都是短线
请勿拿传统移动设备的数据线、充电线来给移动固态用,那些基本上是USB2的速率
有无散热
大部分用的是合金被动散热,少数还用了风扇,但是风扇存在抢电的问题,不推荐给本身电就紧张的笔记本用
如果散热不行,在大量读写时温度会很高,导致减速、掉速、掉盘、挂盘、限速等问题
盘安装方式
现在主流的都是免工具的,但是也有少数要工具的,注意看
核心芯片
其实是大同小异的,常见的是ASM2362、JMS583、RTL9210(b)三款,百元级基本都是这三,到300+往上就有ASM2363等高端芯片
其中RTL9210功耗发热低,优先考虑,绿联的ASM2362+我1T固态会疯狂掉电不做人,后续系列会介绍相关内容。
Comments NOTHING